冬,藏也!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之后即开启了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的动植物采取冬眠状态养精蓄锐, 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阴盛于外,阳藏于内,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之道,着眼于一个“藏”字?
读《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 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读:冬季当使神志伏匿,并情志舒畅而闭藏,以适天时闭藏之期。逆之则水伤,木失所养,并影响春季生发之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谈运良博士师从“海派名医”上海市名老中医姚培发教授,199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是姚老门下毕业的第一位医学博士。在中医膏滋研究领域,谈运良博士造 诣精深,是海派膏滋领域的中药代表,其姚氏古法炮制工艺传承是中医药领域十分中药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
冬季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 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气候寒冷,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冬天适合养肾,对肾普遍存在或多或少问题的当代人而言,冬天补肾是最好的季节,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季,虽然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冬季进补莫过激。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 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无论是因虚致病,还是因病致虚者,均宜冬令进补膏滋,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在冬令服食膏剂,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 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大有裨益。